最近利用空檔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,整理我那珍藏近半個世紀的郵票,為什麼提到半個世紀,其中最早的郵票還是我在小學時代,親自到位於永和中興街口的那家郵局去買,當看到這些古早的郵票,往事歷歷在目,很多影像突然都浮現在眼前,記得個子相當矮小的我,連郵局窗口的櫃台人員都看不到,買郵票時還要蹦一下,因此很容易引起對方注意,由於每次新郵票發行時都要買那些帶有版銘位置的郵票,沒多久窗口阿姨就開始叫我小郵迷,只要郵票發行首日,不要去的太晚,通常都能買到有版銘位置的郵票,有時他們還會特別留給我,當然碰到熱門郵票時就不太容易,因為一大張郵票有版銘的部份往往只有一小部份,集郵的朋友應該都知道。
當年的台灣沒有太多的娛樂,甚至連電視機都沒有,頂多就是看個諸葛四郎的漫畫書,而集郵就像郵局當時的標語怡情、益智、儲財,的確適合時代潮流,這個現象在民國五十年代漸漸蔚為風潮,到民國六十年左右上昇到頂峰,最高時曾達百萬的集郵人口,聽說現在只有當年的五分之一,當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,娛樂的多樣化,年輕人或學生並不熱衷此道,因為有太多其他的吸引力,而現在的集郵者與當年的我們可能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態。
在數百套的郵票中很容易觀察到台灣數十年來歷史的脈絡,早年比較精美的郵票都是委託國外印製,大部份都是委託瑞士印製,而國內中央印製廠的郵票在品質上就是差了一大截,直到民國七十年以後才有跡象顯示國產郵票的品質有所提昇,在郵票中看到台灣的種種建設非常的清晰,在這次與珍藏的郵票暌違了二十多年後,再度檢視整理,突然發現很多陳年往事浮現在眼前,過去將近三十年的集郵史,曾經狂熱過,為了幾套郵票可以搭車到比較偏遠的郵局,希望買到比較好的版面,往往花掉了一天的時間,回來後戴上手套仔細整理,對於郵票這種應該是相當脆弱的有價產品,一直都小心翼翼,後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,集郵的熱度慢慢退燒,近二十多年來一直無暇顧及這些收藏,再度整理還 真有些說不清的感覺,只是歲月不饒人吧!
這幾年因工作關係,接觸到網頁設計,從摸索研究進而有能力自行製作網頁,今年突然想到利用現有的全景網站空間,增加些篇幅把這些近三十年數百套的台灣郵票歸檔整理,製成完整的拍賣目錄放到網路上,說不定在這方面還能找到有興趣的人,因為從來就不是郵票商,也沒嚐試過郵票交易,雖然略略知道行情,但還是非常模糊,所以只能看緣份了。